中医药发展的几个现实问题

时间
2008-12-02

市场经济和政策导向

自从要求医院向市场经济靠拢,政府财政逐年"断奶",各医院要自负盈亏以后,许多医院为了保证职工工资和医院的发展,就以经济指标来核定职工的收入,这不但造成了老百姓"看病贵、看病难"的副作用,而且使老百姓喜爱的中医药事业受到冲击。现在一般的中药处方,平均费用也就10多元,而西药处方平均达百元以上,即使中医药有很好的疗效,但经济效益低,收入少,这种"多劳多得"政策导向的结果,是开中药的人越来越少。

有人统计,医生子女选择学医的人只有17%,而选择学中医的只有3.5%,中医药面临空前的青黄不接的境地。这种情况的出现,虽有多方面的原因,但不能否认的是,与现行的市场经济和政策导向是不无关系的。

要改变这种情况,在宏观上,应在市场经济的大气候中,改变经济竞争策略和政策导向。现在,有的医院正在试行以门诊人次和住院床日来核算收入,如果你的医疗和服务质量差,医药费用高,患者不来就诊,就会减少收入,这种方法改变了单纯经济指标的政策导向,虽不说已经很完美,但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。这样一来,中医药与西医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,中医药就改变了单纯经济上的竞争劣势,其简、便、效、廉的优点凸显出来,医生愿开中药,患者也愿服中药,也解决了"看病贵,看病难"的问题,这种竞争成了良性竞争,对中医药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。

现代医学评价标准及管理模式

中医药的萎缩并不是杞人忧天。在一些中医院校,中医学生专升本,不考中医知识,只考西医知识;中医的基本课中,医古文不学了;药厂大量推出了中药处方成品药,许多医生往往不经辨证使用,出现热病用热药、寒病用寒药的现象,出现了一些副作用就归错于中药,于是出现了日本的小柴胡饮事件、中国出现了龙胆泻肝丸致肾衰事件;有的单味中药有毒,但组方后并无特殊副作用,也被禁止,西药中绝大部分都有许多的副作用,却照用不误。

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很多,不能都怪罪中药本身,资料显示,2005年全国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是17万例,其中中药的不良反应(其中70~80%是过敏反应)只占14%。为什么西药86%的不良反应大家习以为常,因青霉素过敏每年不知要死多少人,几十年来却仍在大量使用,而中药14%的不良反应却引起这么多的质疑?中药制剂是中医药的特色,可是药监部门却当成西药管,使这些制剂越来越少,多用中药制剂治病的中医外科也在萎缩。

相对现代医学来讲,中医药学说在理论和临床上都是自成体系,是两股道上跑的车,但殊途同归,都以治疗疾病为目的。他们之间,应是一种平等关系,不能用一种学说去衡量和判定另一种学说。中医药在临床上产生的效果有目共睹,即使用现在的一些手段不能检测,也无法用现代医学的方法说清楚。但正如我们不能完全解释一些地球物理现象就否认地球的存在一样,这只能说明这些手段还不能达到检测他的水平,还应该继续研究和探讨,在这时,硬要把中医药用现代医学的模子来套,套出来的只是另一个名叫"中医"的西医,中医药只能是退步,甚至消亡。

中医和西医,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,一种是宏观学说,一种是微观学说,都有自己的优点,也有自己的缺陷,二者应求同存异。对有异议的地方,可以留待以后科学发展中逐渐解决,最好不要先入为主,自己有不能理解的地方,就否定中医,更不能用这种心态来制定对中医药的政策和管理模式,这些政策制定的标准正确与否,应以是否能发展中医药为准则。

中医药学说的局限性和狭隘性

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迟滞有客观因素,但笔者认为与中医药学说自身的局限性也不无关系。中医学说是建立在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基础上的,多从宏观和整体上解释生理病理,其观念较抽象,偏于理性认识;现代医学则是以微观和局部上解释生理病理,比较直观,偏于感性认识。正因为如此,中医药给人的印象是深奥难懂的,不容易学也难以掌握,加之中药的煎煮方法及口感也令许多人望而却步,有些病人自然把中药放在了备用的位置上,在西医解决不了后才选择中药。临床上虽有许多中成药,方便选择,但成药只是一个死方子,难以根据每个人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加减,因此疗效稍逊。有人认为中药的方义"只能意会,不可言传",诊治一病,十个医生可能会开出十种处方,重复性也较差,这些都限制了中医药的发展和传承。

应该说,中医学说对人体的认识在原则上是正确的,但在微观上还不够精细和严谨,还缺少对系统的纵向认识,这给中医思维模式带来某些缺陷,直接影响和阻碍了中医现代化和现代科学技术对中医的承认和支持,只能在一个与现代科技完全隔绝的环境中用宏观、模糊的方法"自主发展"。应该反对那些不考虑中医学自身特点的"中医现代化方案",更应反对"取消中医"的不负责任的言论,但也不能满足于中医的老面孔,搞保守主义,形成停滞不前的恶性循环。中医药学说的局限性削弱了中医药的市场竞争力,自身发展的迟缓更为"不科学论"提供了借口。因此,中医药发展迟缓也不能一味责怪客观因素,而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,吸收现代医学的优点,才是中医药发展的根本。

中医药的发展,必须是以上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,只有这样,中医药面临的一些现实困难和问题,才能够得以解决,随着研究和技术的发展得到不断的提高,只有这样,中医药才能提高本身的地位,加强竞争力,得到大家的重视和承认,中医药事业才能健康地发展。